top of page

​郭家銘教授:

採訪★范廷魁/ 內文整理★范廷魁 羅振宇 徐衍裕

成長經歷

  我成長在純樸的嘉義,之後因為高中不想重考,就上了中央,當時甚至完全不知道中央在哪。進中央後到現在再也沒離開了,只不過中間約有10年在美國或歐洲工作。

如何考上中央

  雖然我高中都沒在念書,但是基本上學期末都可以拿前三名的獎狀回家(也許是因為自已的同學也沒在唸書),我可以數學一整學期6次都100分,所以最後考上中央就覺得很悲慘。主要是我對我的數學太有信心了,結果我大學聯考第一科考數學,第一題我就不會了,然後我就糾結在那裡,後面也沒心情寫,等我考完出去後,我的高中同學都覺得很簡單。之後我就沒心情考試了,後面就隨便寫寫,考完後也沒有特別選,反正就考這樣了,就想著離家越遠越好,我當時甚至是倒數第二名進中央的。也沒想過要讀物理甚麼的,因為從小被教導的觀念,就覺得只有念醫學系的人才是不一樣的。當年在嘉義高中,幾位老師也灌輸了沒進醫學系就不是嘉中人的觀念。

大學的求學經歷

  我對於物理產生興趣要一直到大二,第一是因為物理系最重要的課出現了,那就是實驗物理課,我們那時候實驗課只有一年,我們班算是比較輕鬆的一班,都是7點準時下課,不像另外一班可能要到11點。但是不管哪一班,期末前都有個專題要做,那時我們挑了個在我現在來看是做不出來的題目,但是當時就覺得有趣,而且應該能學到很多,於是我就跟我組員開始奮鬥。我覺得那段時間很美好,有部分是因為我們很常要機械加工,所以有大半時間都待在那,不僅是為了實驗,也是因為宿舍沒有冷氣可以吹,我甚至跟我同學去男九舍的雜貨店要紙箱,直接輪流鋪紙箱睡在地板上。再來就是我那時發現原來實驗可以這麼有趣,雖然最後失敗了,但是從零開始自己設計、製作、測量、到最後把實驗做完,我體會到這是一件非常令人快樂的事。

 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直屬學長,他是一個很單純、很熱愛物理的人,他常常會在我旁邊引導我,送我原文書並且告訴我怎麼讀之類的。甚至於考期中考前,人家都有那種甚麼考古題,不過我學長跟我說,你會了考古題考試考了高分,也不一定是真會,書就是要自己讀,所以從此我就不看考古題,之後在研究的路上,他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和建議,我很感謝他。我在紐約長島作博士論文時,他剛好在德州奧斯汀唸博士。他來紐約找我,一同去Shea Stadium看洛磯對大都會的球賽,在長島鐵路和紐約地鐵上幾乎都在聊物理。

  大三開始就是以實驗室為家,宿舍只是洗澡睡覺用的。我那時候覺得最有趣的事情就是,我升大三的時候,因為系館要搬到現在這裡,所以就在暑假看到很多器材搬來搬去,很多平常沒看到的器材也都會出現。這些就跟我高中的時候想的完全不一樣,因為高中就覺得物理就是一直在紙上作計算,畢竟那時候在嘉義中學也沒麼做實驗的機會,一天到晚就是考試。可是後來就覺得不是這樣,物理研究都是在探討未知的東西,課本上的東西都是那幾百年前的,那是前人的東西,雖然你要懂那些基礎,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怎麼從基礎上再往前跨出一步,我覺得那很難。所以我認為重點不在於你的成績,很多成績很好的人,就會糾結在要去看很多書才能找到答案,不過其實答案藏在你自己的思考中,就算你一個人想不出來,你可以和其他很多人討論出來,不是一直死讀書,如果書裡就有的話,那你就看書就好啦,何必做實驗。因此你要懂得思考,就像你在實驗物理,你學了5項技能,你要想著你要如何整合,這才是活的,你需要懂得運用。所以整個物理研究,像是高能物理,其實概念並不複雜,裡面只是牽扯了一些基礎概念,但是你要如何把這些基礎概念運用在實驗上、分析上,要怎麼去用它,這才困難。

為什麼會選擇高能物理

  就是到博士班二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就覺得人生蠻無趣的。以前跟現在不一樣,你念博士班的時候有一個資格考,現在的資格考是用口試的,可是我們以前的資格考試很硬的,資格考就是考四大力學,然後分兩次考,你只能失敗一次,第二次失敗你就掃地出門了。然後,雖然我那時候考過了,但就開始覺得說做研究很煩,那時候就覺得不知道人生在那裡,而且我覺得要做研究就不能關在台灣,雖然我的實驗室有讓我出國做三次實驗,可是我就有很深的感觸,三次,我只是來一個禮拜,我把實驗做完就回家了,可是那種東西讓我覺得很不踏實,回去之後我跟那裡就斷了線了,我就覺得說我那時候真的對物理研究很有興趣了,要做研究一定要跟國際的整個同領域的人接軌,但我覺得我的前實驗室沒辦法讓我做到這件事情,所以我那時候一直在思考我要怎麼做。我的契機是因為那時我就很無聊,反正禮拜二系上每週都有演講,我以前也不會去啊,我也不知道我那天哪根筋不對勁,我就走進去。現在的院長,就是我後來博士班指導老師,他就給了一個演講,其實當時我對高能物理的認知就只有來自於力學第一堂課而已,但我在聽他演講的過程當中,我就越聽越覺得有趣,怎麼那麼有趣的物理我從來都沒有好好去了解它呢?然後我就回去,我就開始去找,上Yahoo找一些資料說這個東西是什麼自己去了解這些東西,然後去找我那些做高能物理實驗的同學了解一番,然後就覺得我要換實驗室了。那我換實驗室之後,我的實驗室讓我有三個選擇,因為我換實驗室那時候中央高能實驗室裡面有三個計畫在做,張元翰老師就讓我選,然後我就選擇我去美國做實驗,所以我後來就去跟現在的院長做實驗這樣子。我博士論文那時候在美國長島做的,我人就住在那裡,老師就把我丟去那裡,把我帶去美國,跟我相處三天後跟我講說:我現在要回家了,你就住在這裡吧,然後,這是我給你的車,房子在這裡,然後掰掰。你做不做得出來是你要負責的事情。還不錯啊,我的老師對我很好,他走的時候跟我說兩句話,他跟我說:一,做研究不要坐井觀天,你在台灣就是在坐井觀天,在這裡才能看到世界上跟你同領域的其他人怎麼做研究。二,你有任何的困難有任何的需求我都會支持你,但你就是好好做你的研究。就這個樣子,然後他就回家了,而我就自己一個人留在那裡。

世界的高能物理

  以高能物理來講,我不覺得台灣與國外有任何差別,因為高能物理這個領域它就是跟國際接軌的,你會看到國外怎麼做,你就會把文化帶回來,然後因為我們時常要和國外來往、開會、溝通,所以我認為高能物理沒有太大的差別。所以我覺得高能物理對我來講,那是我想要的一個研究的氛圍,雖然我人在中央,我是中央的學生,即使人在台灣,可是你有辦法跟國外之間去來往。所以對我來講其實就像我們系上江祖永老師講的,當初在我找教職的時候,他跟我講一件事情,我聽得蠻感動的。依稀記得他跟我說:「做高能物理實驗這件事情,我才不管你是從哪裡畢業的,因為那不重要,你們這個領域的人幾乎都是在同一個加速器上工作,所以對我們來講你們都是一體的,沒有那種校際與校際之間的那種差別。最重要的是你在整個實驗裡的貢獻、能見度以及你的研究表現。」

  事實上高能物理實驗是分很多的,高能物理是一個名詞,高能物理裡頭其實分很多細節,一般人會說高能物理裡頭有做微中子的,可是做微中子的人我們不會稱他是做高能物理的,我們說他做微中子的。基本上一般的人講高能物理,是所謂的對撞機實驗,就是正、負電子對撞,質子對撞,這種才會叫做高能物理。我博士班的論文所做的不是高能物理,其實那叫做核物理,利用金原子核對撞,所以我們稱之為重離子物理,或者是現在一個新名詞叫做高能量核物理。在高能物理裡面大概可以細分為有做宇宙射線的、微中子的、對撞機的或者是重離子核物理的。所以我是博士班的時候做重離子實驗,然後我做博士後研究員去歐洲的時候,才轉成做所謂的高能物理,中間有這樣的差別。

休閒活動

  跟小時候差不多,打麻將,只是現在沒同學陪我打。看棒球、研究棒球,球季開始時就會開始研究。國中時美、日、中職都有看,現在是因為之前有在美國待過,且中職那時打假球,以及家中電視沒NHK了,長時間看美國職棒。主要看的是洋基,因為在紐約待過。最近因為常經過桃園球場,就偶爾看一下中職。看Netflix,主要看日劇。做高能物理實驗有成果時,就可以出國開會順便去當地旅行,感受文化,看城市、大學。到現在去過30幾個國家。

給大學新生的建議

  要有新鮮的肝(笑)。對自己要有信心,重要的不是讀什麼學校,而是學到了甚麼,我覺得名氣是虛假的,實力才是真正帶得走的。從小到大總覺得考到第一志願才是成功,活在聯考制度的窠臼底下,太在乎大學排名,無助於自我成長。其實台灣的大學在國外很多人根本不知道。之前有一起合作做實驗的實驗主持人MIT教授,在他收一個台大學生前,一直以為台灣第一志願是中央,原因是他只來過中央以及只和中央合作。之後在國外走的幾年,我認為在他們心中對台灣學生在乎的是你的能力在那裡,至於你是什麼學校來的,其實沒人在意。所以不要對自己太沒信心。我們系對大學部花了很多心力,招生、課程安排與改革、投入許多資源在教學上和讓學生參與前沿研究。這些從我大學時就開始了,希望大家能感受到「我們在乎你」,在這裡能夠習得一輩子受用的關鍵能力,畢業後能為自已寫下精彩的人生劇本。

bottom of page